赖清德上台后,台海局势变得更复杂,解放军东部战区启动“联合利剑-2024A”军演,覆盖台湾海峡及金门、马祖周边。
演习中,军舰排成阵,战机低空飞过,无人机在天上盘旋,岸基导弹部队在福建沿海随时待命。
台湾媒体反复播报军演画面,民众看得心惊胆战。演习模拟了封锁台湾海空通道,切断能源和粮食运输线,展示了解放军强大的控制力。
2024年10月,赖清德在金门参加“八二三炮战”66周年纪念,强调“保卫台澎金马”。同月,他在“古宁头战役”75周年活动上又说要“团结对抗威胁”。
他的强硬表态,试图提振岛内士气,但民众却更不安。台北街头,有人低声议论:“他老这么说,大陆会不会真动手?”
民调显示,七成以上民众希望两岸和平,不想看到冲突加剧。
解放军军演越来越多,“联合利剑-2024B”军演动用了辽宁号航母编队,舰机多路逼近,演练封锁港口和对海打击。
2025年2月26日,解放军在高雄、屏东外海搞了无预警演习,32架次战机和多艘军舰出动,22架次越过所谓“海峡中线”。
“海峡雷霆-2025A”军演规模更大,覆盖台湾全岛及外岛,演练了联合突击和综合制权。每次军演,台湾当局都高度戒备,但解放军始终没迈出进攻那一步。
有人就问:大陆这么大阵仗,怎么不真打?是不敢吗?
答案藏在1958年的“八二三炮战”里。那年8月23日,解放军对金门发动猛烈炮击。
福建沿海炮兵阵地整夜忙碌,士兵搬运炮弹,指挥员一声令下,数万发炮弹砸向金门。
国民党军指挥部被炸毁,军营一片火海,港口运输船炸得七零八落。首日炮击,国民党军伤亡数百人,士气大挫。国民党军试图反击,炮台拼命开火,但火力远不如解放军。
9月初,美国第七舰队介入,为国民党运输船护航。美军军舰开进金门海域,摆出强硬姿态。但解放军炮火不减,精准打国民党舰艇,一艘运输船被击沉,士兵跳海逃生,美舰见状赶紧撤退。
10月,解放军改用间歇性炮击,时而猛轰,时而停火,让国民党军摸不着规律,补给线几乎断绝。炮战持续到1979年中美建交,期间解放军发射了数十万发炮弹,国民党军伤亡数千人。
金门炮战的目的不是攻占金门,而是震慑台湾当局和美国。解放军用持续的火力,告诉对手:大陆有能力改变局势,但选择克制,是为了更大的目标。炮战让台湾当局看清,美国的“保护”不靠谱,关键时刻可能退缩。
现在的围台军演,跟当年的炮战有相似的味道。解放军通过高强度演习,展示压倒性实力。台湾岛靠进口能源和粮食,一旦海运被封,经济立马瘫痪。
2025年4月军演中,解放军在台湾东部巡航,切断所谓“美日援台生命线”,战机深入台所谓“防空识别区”。这些动作,既是实战准备,也是心理战,每次军演,岛内民众都更清楚:赖清德的挑衅,只会让台湾更危险。
赖清德却还在硬撑,他提出“全台战场化”“平民武装化”,想拉美国撑腰。但他的强硬,换来的不是支持,而是民众的疏远。
解放军的军演还在继续,舰艇在台湾周边列阵,战机低空掠过,电子战部队干扰台湾通讯网络。台湾媒体直播画面,民众围着电视,议论纷纷。
演习模拟了全面封锁,台湾电厂燃油告急,部分地区限电。商界领袖公开呼吁赖清德缓和两岸关系,高雄港口货船滞留,码头工人怨声载道。
赖清德的应对越来越吃力,他在台北开记者会,身后挂着旗帜,宣称“台湾不屈服”。但会场外,抗议者举着标牌,喊着“要和平”。
台湾经济因军演受创,出口额跌了三成,能源价格翻倍。台南街头,市民排队买天然气,队伍长得看不到头。民进党内也开始分裂,有人公开批评赖清德的路线。民调显示,他的支持率跌到两成,创下历史新低。
美国对台湾省的支持越来越空洞,2024年10月,美国宣布卖20亿美元武器,但交货遥遥无期。
2025年2月,美军舰穿越台湾海峡,解放军战机立刻驱离,美舰灰溜溜离开。华盛顿的智库开始讨论“放弃台湾”,认为介入台海成本太高。
赖清德想访美,计划一拖再拖,白宫态度冷淡。台北的“外交部”忙得焦头烂额,气氛低迷。
解放军为何不武力解决?金门炮战给出了答案。
军事威慑的目的,是让对手自己放弃幻想。解放军用军演告诉台湾当局和民众:分裂没出路,美国靠不住。
大陆一直说,和平统一是首选,因为武力虽然能快速解决问题,但可能带来长期麻烦。时间在大陆这边,经济和军事实力越来越强,大陆有耐心等台湾内部变。
赖清德的结局已经注定,他的政策让台湾付出沉重代价,民众的不满像潮水一样涌来。他的“台独”梦,注定只是空想一场。
参考资料
台海统一为何不能急于求成?背后的战略考量超乎你想象 腾讯网
实盘交易杠杆,什么叫场外配资,杠杆配资查询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